【藍耳病活毒疫苗的安全性與交叉保護力】海博萊2020藍耳病高峰會特輯(講師: Ivan Diaz)

 

講題一 【藍耳病活毒疫苗的安全性】重點彙整

一、不良反應:
•局部發炎反應→罕見到頻繁
•過敏性反應(嘔吐,震顫和/或輕度精神沉鬱)→非常罕見到不頻繁
•疫苗接種後最多4天,可以觀察到直腸溫度的短暫升高(平均±0.5ºC,個體最高±1.5ºC) →罕見到頻繁
•流產(藍耳病第二型減毒活毒疫苗→疑似、罕見

二、排毒與傳播:
•減毒活毒疫苗可穿越胎盤→產出健康的,但具病毒血症的仔豬。
•儘管疫苗毒株可以穿過胎盤導致先天性感染的仔豬出生,但試驗兩種歐洲株商用減毒活毒疫苗,對懷孕母豬沒有明顯有害的影響

三、回毒的可能:

四、田間/疫苗毒的重組:
•全球第一型和第二型的藍耳病分離株,其ORF5和全基因序列分析提供證據指出,重組是一種常見現象,並可能導致鑲嵌型分離株(Martín-Valls et al., 2014.)
>證實大多數國家中,重組型藍耳病病毒分離株是常見的。
>重組可發生於藍耳病基因組的任何一個位置。ORF5、Nsp2是容易發生重組的地方。
>在田間不斷流動的重組毒株,使同源/異源保護的評估更加困難,這是設計下一代PRRS疫苗的關鍵之一。
•中國1996-2017藍耳病病毒的基因多樣性 (Jiang et al., 2020)
近年來,重組毒株增加與重組速率上升,代表重組現象在疫苗演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重組現象與高致病型藍耳病病毒的爆發有關。

五、總結:
•藍耳病病毒正持續與廣泛演化,重組現象十分常見。
• 疫苗於現場的安全性是受到重視的議題。
• 監控計畫應包含,時常檢測抗體與病毒顆粒。
• 僅以ORF5作為序列分析的盲點(單以ORF5分析為StrainB,但全基因組分析為StrainA為主體)

 講題二 【藍耳病活毒疫苗的交叉保護力】重點彙整

一、研究統整:
以不同歐洲株疫苗對抗藍耳病試驗中,豬隻產生不同的免疫特性並獲得不同的保護力。( Díaz et al., 2006)
藍耳病感染後,同源性、異源性的適應性免疫反應特性研究。(Díaz et al., 2012)
• 以基因相似度作為疫苗、野外毒交叉保護力程度的預測,是不可信的。
• 免疫學特性比同源性更為重要
• 異源性免疫保護能力有時比同源性更好
• 部分毒株的同源性保護可能不完整

二、藍耳病減毒活毒疫苗:
任何對抗藍耳病的疫苗,目前皆無法提供全面完整的保護。
• 國際間數以百計的研究與實際經驗都指出,使用疫苗可以降低藍耳病的衝擊。
• 使用疫苗的豬場,死亡率與臨床症狀仍然有所差異,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減毒活毒疫苗,都低於無使用疫苗的豬場。
• 全部或部分預防…
>預防經胎盤的垂直感染
>預防繁殖障礙
• 提供仔豬臨床與/或病毒學上的保護
• 降低病毒血症仔豬的比例與病毒血症的持續時間。
> 降低藍耳病病毒的排毒
> 最小化病毒的傳播

三、藍耳病病毒再生率(R)的研究 :
再生率是指一個初發病例在易感的人群中引起的平均繼發病例的個數,R值越高,傳播到群體的速度越快越廣。當R值小於1,感染將會隨著時間消失。

陰性/未感染的豬隻:
• 藍耳病病毒PRRSV: 2-7
• 假性狂犬病病毒ADV: 10
• 豬流感病毒SIV: 10
免疫後的R值
• PRRSV:見下述研究。
• ADV: 0.5-3.4
• SIV: 1

四、疫苗免疫如何影響藍耳病R值( Pileri et al. 2015 and 2017)
免疫組
• 近50%沒有病毒血症。
• 病毒血症與排毒的時間皆較未免疫組短。
• R值≤ 1。
• 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藍耳病傳染、降低整體病毒量及尤其是唾液排毒。
• 但由於豬隻長期大量密集飼養,疫苗提供的優勢可能不足以阻止傳播
• 控制藍耳病四大方針: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管理適當、定期監控。

五、野外毒自家接種VS減毒活毒疫苗
馴化野外毒:
•  未知的病毒毒力與數量
•  未知的感染時間
•  引入已感染藍耳病新女豬的風險
•  豬場中可能有超過一種毒株循環
減毒活毒疫苗:
• 已知病毒毒力與數量
• 已知的感染時間
• 種畜場無引入感染新女豬的風險

三、總結:
• 以基因相似度作為交叉保護力的預測工具是不可信的。
• 免疫學特性比同源性更為重要。
可能影響保護力的因素:
>藍耳病疫苗株 (1)刺激中和抗體或IFN-γ分泌細胞或(2)調節免疫反應的能力 。
> 中和病毒的難度與感染、調節免疫反應有關。
> 其他: 疫苗接種後的時間、感染壓力…等等。
• 疫苗提供部分或完整之臨床或病毒學保護,可足夠控制疾病。(須配合生物安全與管理措施)
• 免疫減毒活毒疫苗是最好(也最安全)的方式來提供與維持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