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豬隻呼吸道疾病的現況

 

台灣地區橫跨亞熱帶與熱帶,氣候高溫多濕,中南部全年均溫高達攝氏25度,因此多病原複合感染的惱人狀況層出不窮。

保育豬面臨母源抗體下降與飼料轉換所導致的生理改變,更是需要特別重視的飼養關鍵。拆解疾病發生成因、定期規劃疫苗接種並落實生物安全來控制疫情,是提高飼養效益的不二法門。

忽略潛在的疾病,造成深遠的影響

國立嘉義大學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分析,107年度檢測陽性比率中(見下圖),病毒性疾病以藍耳病(PRRS)位居第一,細菌性疾病則以豬鼻炎型黴漿菌(MHR)為首。

但嘉義大學羅登源教授亦特別指出,萎縮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 AR)於豬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性。破壞鼻甲骨後猶如破壞防禦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將容易導致病原侵入,造成其他病原性病毒細菌的感染。


2019年海博萊公司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合作,依據歐洲藥點專論的國際標準,針對台灣保育階段豬隻非進行性萎縮性鼻炎調查結果中度~重度程度比例高達66.7%。

點選連結,教您如何計算整體鼻腔病變評分?(見鼻甲骨病變評估章節)

亞洲地區常以抗生素來控制呼吸道疾病,AR典型外觀歪鼻的不良情況雖大幅減低,但看不見的內在鼻腔損傷,卻容易被低估甚至忽視,因此造成潛在的經濟損失。

萎縮性鼻炎台灣現況(資料來源: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

  • 採樣數共計150頭 (其中包含49場)
  • 萎縮評分平均值:6.53/18(為中度萎縮)
  • 鼻中膈彎曲比例:14.67% (22/150)
  • 最高分:17/18;最低分:0/18

註: 病變1-4分為輕度萎縮;5-8分為中度萎縮;9以上為重度微縮。

 

此份資料顯示,現行萎縮性鼻炎的防控效果仍然有改進的空間,當看不見的鼻甲骨受到損害,病原菌自然容易突破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進而造成下呼吸道的感染。

下一章我們將再次由此結果探討,各別疫苗、使用抗生素後,所得到病變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