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西班牙經驗_關鍵因素三

 

若是不幸地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若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阻絕病毒擴散,便能夠加速場內的復養,並降低大規模爆發的機會。其中,撲殺為一種連根拔除且最具經濟效應的方式,但須施行一段時間才能夠確認根除病源。

西班牙的措施中,非洲豬瘟爆發時建議將所有感染的豬群立即撲殺,收集樣本提供病毒學與流行病學的研究,最後應適當地提供業者補助金以維持畜場的運作。撲殺後的豬場應淨空並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清潔與消毒,此外,曾接觸的飼料與相關物件都應移除或銷毀,另可使用2%氫氧化鈉消毒化糞池。以爆發場半徑數百公里為單位建立衛生防疫區,限制動物、飼料與人員等進出該區域。在執行嚴格的管制後,便可以引進血清陰性的哨兵豬(數量應為飼養總數的10-20%),假如1個月沒有發病,便可允許復養。

 

在清除計畫中,為防止豬群之間感染的生物安全措施相當重要,流行病學調查指出1989年陽性率84%而1990年為93%,而與鄰近豬場接觸懷疑為爆發新疫情的主要原因。但西班牙能完成清除計畫,重要的關鍵為產官學皆上下一心努力防疫,尤其政府在此期間加強農業必須的基礎建設、訓練合格的防疫人員,並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因此才終得以完成撲滅非洲豬瘟的歷史大業。

 

資料來源:

海博萊非洲豬瘟論壇(2019)